青岛放生网

济南放生微信群,济南石窟寺

一、河北哪里可以放生鲫鱼

1、□张从军《走向世界》2005年第01期

2、前秦皇始元年(公元351年),一个和尚来到济南,相中了一处风水,遂定居于此,并肇始了济南乃至山东地区的佛教事业。这个和尚就是郎公。在郎公的推动下,济南周边地区迅速成为黄河下游的佛教中心,梵声佛语当即在孔子的故乡四处荡漾,庄严精美的佛教造像艺术也逐步在济南近郊生根结果。

3、济南佛教石窟寺和摩崖造像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以千佛山、佛慧山、玉函山、黄石崖和龙洞为最多,时代最早的是黄石崖,开凿在北魏晚期;晚的是佛慧山,雕镌于北宋时期。数量最多的是隋代的,多集中在千佛山和玉函山。

4、黄石崖位于济南南部,与千佛山南北相望。因山石呈黄色而得名。这里是济南地区最早雕造佛像的所在。

5、黄石崖造像主要是摩崖造像,另外还有一座小型石窟。摩崖造像直接雕刻在比较平整的山石上,多以浅龛的形式,将佛和菩萨像雕造其间,组合形式一般是“一佛二菩萨”的样式,也有单体的小坐佛。从造像题记所见,这里的造像开始于北魏的正光四年(公元523年),结束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前后延续了17年。造像题记显示的信息,北魏晚期济南地区的人们为了祈求安生自保,已经结成了民间信仰社团,集中财力做佛事。如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题记:“法义兄弟一百余人,各抽家财,于历山之阴敬造石窟,雕刊灵像。”黄石崖8则题记中,属于集体行为的有3处,均与法义有关。一则如上题,另两处分别是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和孝昌二年(公元526年)的造像活动。正光四年没有明确的人数,只是模糊的“法义兄弟姊妹”们,孝昌二年则是和“帝主元氏”等35人共同雕造了一尊弥勒像。这种将信徒们当作兄弟姊妹的称呼,比较罕见。

6、从公元523年到540年,是北魏时期政治最黑暗的时期。胡太后的专制,导致了上层矛盾的加剧,也引发了社会的动乱。从公元523年开始,先是北方六镇大起义,接着是河北一带上百万民众大起义,最后是尔朱荣的一场叛乱,给北魏王朝以致命一击。尔朱荣不但铲除了胡太后,而且还杀戮了两千多王公卿士,株连了无数平民百姓。值此一祸,北魏王朝元气大伤,朝野上下惴惴不安,现实的苦难迫使人们只好将希望寄托给来世。所以,正光四年人们还笼统地雕造“石窟像二十四躯”的法义兄弟们,但在时过三年后就把对未来的希望明确锁定在弥勒身上,因为弥勒佛是未来世界的主宰,祈求弥勒可以保证未来不再受苦。和法义一样,其他接踵而来的善男信女们,也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未来世界的弥勒佛身上。这是黄石崖造像以及北魏晚期造像主题的重要变化。

7、面向济南的弥勒们,在法义兄弟们的虔诚祈祷中,最终没有力挽狂澜,北魏王朝在八年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法义兄弟们也不得不改换门庭,成为新王朝的臣民。

8、从法义等在黄石崖开始造像的正光四年开始,过了51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灭佛运动在中国北部铺天盖地展开,僧尼被还俗,寺产被剥夺,铜佛被冶炼成钱币,一些精美的石造像也伴随着一座座壮丽的寺院被捣毁破坏,济南地区的佛教事业因此而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运动的主持就是当时的北周武帝,原因是佛教的势力膨胀到影响了朝廷的王权,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了大量劳动力因隐匿于佛寺而流失。七年之后,隋朝建立,为博得民众好感,隋王朝的统治者选择的第一条重大措施就是恢复佛教。在这样的形势下,济南地区迎来了佛教的第二个春天。这个支持佛教发展的皇帝就是隋文帝杨坚。

9、隋文帝杨坚恢复佛教除了政治上的原因需要佛教作为其立国的精神支柱外,还有其个人的因素,那就是对佛教的报恩。传说杨坚自幼与父母分离,被托付给一个尼姑收养。佛教寺院的生活,不可避免地给成长中的杨坚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当杨坚做了皇帝后,坚信是沾了佛教的光,因此到处兴建寺院,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这个时期诸多以“兴国”命名的寺院就是实证。杨坚在济南地区大兴佛教的另一个具体原因是,感梦找到了自己的外家。传说杨坚与生母分别后,因母亲的病逝和北周、北齐的对立,一直无法与外祖亲戚联系,当他做了皇帝后,因为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外祖的故乡就在济南,而且果然在济南找到了自己的舅舅等亲戚,所以,这件事又被认定是沾了佛的法力,济南地区佛教事业自然而然要受到皇帝的重视和支持,千佛山的佛教造像就在这样的氛围下应运而生了。

10、千佛山有两座石窟,共百余尊造像,其主题是阿弥陀佛所主宰的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是黄河流域及中国北部地区最受欢迎的佛教形象。本来佛教是厌世并劝人出世的,与中国传统的“入世”、“避世”思想相违背,但早期的佛教徒们进入中国后,迅即将其教义进行了改变,首先迎合人们长生不老的理想观念,将西方净土的主宰阿弥陀佛改造成了无量寿佛,信奉他就可以得以长生不老,有无边无量的寿限,所以,阿弥陀佛从一传入中国,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崇拜和喜爱。千佛山选择他作为主宰信仰其实就是当时人们良好愿望的一种表现。

二、适合放生的海鱼

1、感恩的隋文帝本来要报答的是佛教的庇护,但老百姓们更希望的是万寿无疆,所以当西王母的使者不慎将一只盛放仙药的玉匣遗失在十六里河附近的一座山中,并被终生致力于求仙问道的汉武帝得到之后,这座山因此就身价倍增,并被呼为玉函山。

2、玉函山是济南地区隋代摩崖造像的第二个重要区域。在长约30多米的断崖上,济南地区的善男信女们雕造了92尊大小不一的佛像,以寄托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希望能够博得仙人们的关照,早日脱离苦海,超升天堂。玉函山造像的开始年代是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结束于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前后延续了十六年。这正是隋文帝杨坚统治最辉煌的时代。四年之后,这位英明的君主就告辞了人世。由此可见,玉函山造像和千佛山一样,都是隋初兴佛高潮中的产物,也是隋文帝报恩故乡时代的图像表现。

3、玉函山摩崖造像和黄石崖、千佛山的主题基本一样,也是阿弥陀佛和弥勒佛世界,另外也有释迦牟尼的组合,形式上的不同是玉函山造像全为摩崖石刻。在接近山谷的底部安排了四层造像,最上一层两大龛,左边是释迦牟尼,有题记作证,题记是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造的“释迦牟尼像一躯并二菩萨”,右边也是一佛二菩萨,没有题记,大约也是释迦牟尼。另外的造像则既有阿弥陀佛也有弥勒佛,表明在济南地区佛教信仰除了传统的西方净土主宰阿弥陀佛外,也有未来的主宰弥勒佛。

4、按照佛教的说法,弥勒佛本不是佛,是一个道行很高的菩萨,据说他因为修行得法,将上升到“兜率天”,在那里待命等佛涅槃后代佛而下生,成为新的佛教主宰神。祈求弥勒佛可以保证未来的幸福,这也是世俗凡人退求其次的理想和愿望。因为菩萨是凡人的榜样,是通过修行可以达到的段位,既然未来的主宰是弥勒菩萨,是通过修行达到最高境界的人物,投靠他的门下自然会得到相当的照顾,而且弥勒净土的世界,是人间的净土,那里既有山川风雨,也有耕稼弋猎,还可以娶妻生子,穿衣吃饭,和凡人社会没有很大的区别,只是比现实社会更加幸福自由美满,如此世界,何乐而不往?

5、从长寿到延续人间幸福生活,佛教终于抓住了众徒的人心,抓住了当时人们最终的理想追求,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崇拜,成为最受大众信赖的精神寄托。济南地区遂成为黄河下游地区佛教传播的中心和桥梁,梵音佛语借助济南随即传遍了整个黄河下游,并向更远的东方渗入。

6、兴福寺位于槐荫区段店镇演马村西南。1979年被公布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升级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兴福寺坐北朝南,现有两进院落,仅存大殿、东西厢房、后殿和4棵古树。据《槐荫区志》记载,寺院原有四进院落,寺内建有山门、正殿、后殿、寝殿及东西配房,总面积达1900平方米。寺院始建于宋代,毁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都进行过重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立“兴福寺”石匾一方,现已不知下落。

7、兴福寺虽是个小型庙宇,但是建筑格局依然十分完整,整座寺院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古建筑格局而建。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且各个建筑都建在高台之上,逐次抬高,后殿最高,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不仅如此,该组建筑规格非常高,大殿和后殿都是庑殿顶,这种建筑形式在济南小型庙宇中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因为该寺的历史资料很少,现在还不知道该寺在兴建之初与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是否有关联,才使得该建筑的档次超出一般寺庙的建筑规格。

8、兴福寺除建筑规格比较高外,美丽还在于其浮雕和彩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现存建筑中的东、西厢房虽为硬山顶灰瓦屋面,但正脊有高浮砖雕,中部为二龙戏珠,两侧各有鹿、行龙、凤凰和类似马羊的神兽雕刻。像东、西厢房正脊如此精美的浮雕图案,在济南的寺庙建筑中也是很少见的。

9、寺内最主要的古建筑是大殿,庑殿顶正脊和戗殿都是带有浮雕图案的绿琉璃砖;正脊雕有二龙戏珠,正脊两端为大型吻兽。大殿面阔五开间,进深三进间,柱上额枋与檐檩之间有精美斗拱。最让人兴奋的是,殿内的彩绘保存完好,色彩鲜艳夺目。主要图案是团龙,每架梁上都绘有团龙图案。龙全部贴金,画技很高,殿内浮雕荷花也全部贴金。大殿的彩绘不论色彩搭配还是画技水平,在济南地区明清古建筑彩绘中都是一流水平。

10、后殿也为庑殿顶,正脊为二龙戏珠高浮雕。后殿面阔三开间,进深三进间,五架梁,柱头上额枋和檐檩之间有斗拱。斗拱上的昂头为如意形,这种斗拱是济南地区唯一的一处。梁上的彩绘,色彩鲜艳如初,图案为行龙、花卉,龙身为贴金。在金柱的额枋上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冬月重修”的题记,据记载,当时寺庙的主持为法通和尚,监院为其侄孙惠普。

一、东莞放生群微信公众号

1、□张从军《走向世界》2005年第01期

2、前秦皇始元年(公元351年),一个和尚来到济南,相中了一处风水,遂定居于此,并肇始了济南乃至山东地区的佛教事业。这个和尚就是郎公。在郎公的推动下,济南周边地区迅速成为黄河下游的佛教中心,梵声佛语当即在孔子的故乡四处荡漾,庄严精美的佛教造像艺术也逐步在济南近郊生根结果。

3、济南佛教石窟寺和摩崖造像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以千佛山、佛慧山、玉函山、黄石崖和龙洞为最多,时代最早的是黄石崖,开凿在北魏晚期;晚的是佛慧山,雕镌于北宋时期。数量最多的是隋代的,多集中在千佛山和玉函山。

4、黄石崖位于济南南部,与千佛山南北相望。因山石呈黄色而得名。这里是济南地区最早雕造佛像的所在。

5、黄石崖造像主要是摩崖造像,另外还有一座小型石窟。摩崖造像直接雕刻在比较平整的山石上,多以浅龛的形式,将佛和菩萨像雕造其间,组合形式一般是“一佛二菩萨”的样式,也有单体的小坐佛。从造像题记所见,这里的造像开始于北魏的正光四年(公元523年),结束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前后延续了17年。造像题记显示的信息,北魏晚期济南地区的人们为了祈求安生自保,已经结成了民间信仰社团,集中财力做佛事。如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题记:“法义兄弟一百余人,各抽家财,于历山之阴敬造石窟,雕刊灵像。”黄石崖8则题记中,属于集体行为的有3处,均与法义有关。一则如上题,另两处分别是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和孝昌二年(公元526年)的造像活动。正光四年没有明确的人数,只是模糊的“法义兄弟姊妹”们,孝昌二年则是和“帝主元氏”等35人共同雕造了一尊弥勒像。这种将信徒们当作兄弟姊妹的称呼,比较罕见。

6、从公元523年到540年,是北魏时期政治最黑暗的时期。胡太后的专制,导致了上层矛盾的加剧,也引发了社会的动乱。从公元523年开始,先是北方六镇大起义,接着是河北一带上百万民众大起义,最后是尔朱荣的一场叛乱,给北魏王朝以致命一击。尔朱荣不但铲除了胡太后,而且还杀戮了两千多王公卿士,株连了无数平民百姓。值此一祸,北魏王朝元气大伤,朝野上下惴惴不安,现实的苦难迫使人们只好将希望寄托给来世。所以,正光四年人们还笼统地雕造“石窟像二十四躯”的法义兄弟们,但在时过三年后就把对未来的希望明确锁定在弥勒身上,因为弥勒佛是未来世界的主宰,祈求弥勒可以保证未来不再受苦。和法义一样,其他接踵而来的善男信女们,也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未来世界的弥勒佛身上。这是黄石崖造像以及北魏晚期造像主题的重要变化。

7、面向济南的弥勒们,在法义兄弟们的虔诚祈祷中,最终没有力挽狂澜,北魏王朝在八年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法义兄弟们也不得不改换门庭,成为新王朝的臣民。

8、从法义等在黄石崖开始造像的正光四年开始,过了51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灭佛运动在中国北部铺天盖地展开,僧尼被还俗,寺产被剥夺,铜佛被冶炼成钱币,一些精美的石造像也伴随着一座座壮丽的寺院被捣毁破坏,济南地区的佛教事业因此而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运动的主持就是当时的北周武帝,原因是佛教的势力膨胀到影响了朝廷的王权,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了大量劳动力因隐匿于佛寺而流失。七年之后,隋朝建立,为博得民众好感,隋王朝的统治者选择的第一条重大措施就是恢复佛教。在这样的形势下,济南地区迎来了佛教的第二个春天。这个支持佛教发展的皇帝就是隋文帝杨坚。

9、隋文帝杨坚恢复佛教除了政治上的原因需要佛教作为其立国的精神支柱外,还有其个人的因素,那就是对佛教的报恩。传说杨坚自幼与父母分离,被托付给一个尼姑收养。佛教寺院的生活,不可避免地给成长中的杨坚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当杨坚做了皇帝后,坚信是沾了佛教的光,因此到处兴建寺院,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这个时期诸多以“兴国”命名的寺院就是实证。杨坚在济南地区大兴佛教的另一个具体原因是,感梦找到了自己的外家。传说杨坚与生母分别后,因母亲的病逝和北周、北齐的对立,一直无法与外祖亲戚联系,当他做了皇帝后,因为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外祖的故乡就在济南,而且果然在济南找到了自己的舅舅等亲戚,所以,这件事又被认定是沾了佛的法力,济南地区佛教事业自然而然要受到皇帝的重视和支持,千佛山的佛教造像就在这样的氛围下应运而生了。

10、千佛山有两座石窟,共百余尊造像,其主题是阿弥陀佛所主宰的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是黄河流域及中国北部地区最受欢迎的佛教形象。本来佛教是厌世并劝人出世的,与中国传统的“入世”、“避世”思想相违背,但早期的佛教徒们进入中国后,迅即将其教义进行了改变,首先迎合人们长生不老的理想观念,将西方净土的主宰阿弥陀佛改造成了无量寿佛,信奉他就可以得以长生不老,有无边无量的寿限,所以,阿弥陀佛从一传入中国,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崇拜和喜爱。千佛山选择他作为主宰信仰其实就是当时人们良好愿望的一种表现。

二、大师说放生巴西龟的果报

1、感恩的隋文帝本来要报答的是佛教的庇护,但老百姓们更希望的是万寿无疆,所以当西王母的使者不慎将一只盛放仙药的玉匣遗失在十六里河附近的一座山中,并被终生致力于求仙问道的汉武帝得到之后,这座山因此就身价倍增,并被呼为玉函山。

济南放生微信群,济南石窟寺

2、玉函山是济南地区隋代摩崖造像的第二个重要区域。在长约30多米的断崖上,济南地区的善男信女们雕造了92尊大小不一的佛像,以寄托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希望能够博得仙人们的关照,早日脱离苦海,超升天堂。玉函山造像的开始年代是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结束于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前后延续了十六年。这正是隋文帝杨坚统治最辉煌的时代。四年之后,这位英明的君主就告辞了人世。由此可见,玉函山造像和千佛山一样,都是隋初兴佛高潮中的产物,也是隋文帝报恩故乡时代的图像表现。

3、玉函山摩崖造像和黄石崖、千佛山的主题基本一样,也是阿弥陀佛和弥勒佛世界,另外也有释迦牟尼的组合,形式上的不同是玉函山造像全为摩崖石刻。在接近山谷的底部安排了四层造像,最上一层两大龛,左边是释迦牟尼,有题记作证,题记是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造的“释迦牟尼像一躯并二菩萨”,右边也是一佛二菩萨,没有题记,大约也是释迦牟尼。另外的造像则既有阿弥陀佛也有弥勒佛,表明在济南地区佛教信仰除了传统的西方净土主宰阿弥陀佛外,也有未来的主宰弥勒佛。

4、按照佛教的说法,弥勒佛本不是佛,是一个道行很高的菩萨,据说他因为修行得法,将上升到“兜率天”,在那里待命等佛涅槃后代佛而下生,成为新的佛教主宰神。祈求弥勒佛可以保证未来的幸福,这也是世俗凡人退求其次的理想和愿望。因为菩萨是凡人的榜样,是通过修行可以达到的段位,既然未来的主宰是弥勒菩萨,是通过修行达到最高境界的人物,投靠他的门下自然会得到相当的照顾,而且弥勒净土的世界,是人间的净土,那里既有山川风雨,也有耕稼弋猎,还可以娶妻生子,穿衣吃饭,和凡人社会没有很大的区别,只是比现实社会更加幸福自由美满,如此世界,何乐而不往?

5、从长寿到延续人间幸福生活,佛教终于抓住了众徒的人心,抓住了当时人们最终的理想追求,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崇拜,成为最受大众信赖的精神寄托。济南地区遂成为黄河下游地区佛教传播的中心和桥梁,梵音佛语借助济南随即传遍了整个黄河下游,并向更远的东方渗入。

6、最近不少济南市民反映济南出现了一景儿,很多人在湖边大量的放生,从大明湖被放生的鳄龟,到黑虎泉池中的锦鲤,再到千余只鲤鱼、鲫鱼,每年正月初一和正月景区的泉池湖泊都感觉“撑死了”。

7、据了解,有的市民放生是为了新年祈福,有的则是因为信仰还愿,很多人把放生当成了一种善举。市民说,放生挺好的呀,让鱼儿重回大自然。其实,大明湖放生现象由来已久,放生鳄龟巴西龟这类凶猛动物的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在放生鲤鱼鲫鱼等常见鱼类。

8、从网友爆料的图片可以看到,被放生的鳄龟还不止一只,甚至有人专门以放生的名义出售鳄龟,供市民放生。齐鲁师范大学动物学教授马金生说,巴西龟,鳄龟,非洲爪蟾这些外来物种,最好是还由野生动物协会来处理,或者放到金牛公园,不要放生。东西多了以后,里面的环境,不管是是氧气还是食物,都会减少,将来鱼就会死掉。尽管鲤鱼鲫鱼是大明湖里常见的鱼类,但大量放生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对环境也是一种破坏。建议是不要放生,国家林业系统也要加强管理,要切实进行宣传。

9、编后:放生是善举,但真正的善良是科学放生、保护珍稀物种、维持生态平衡。

10、9日起,天下第一泉景区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将全面展开。公安、城管执法、园林等部门将联合整治天下第一泉景区盲目放生和污染水域的行为。市渔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明湖以及南部山区多数水库都不适合放生,放生可选黄河。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